+886-3-3360880
Taoyuan, Taiwan
Follow us on

失智症的藥與不藥

失智症的藥與不藥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精神科 主任 蔡孟釗醫師

 

失智症目前是全世界備受矚目的公共衛生議題,其造成病患,家屬,和國家社會的負擔極其嚴重。然而台灣社會人口逐漸老化,失智症盛行率跟隨年齡增加而攀升,失智症的照顧問題勢必會越來越受重視,然而以現今醫療水準,仍無有效預防和治癒失智症的治療。即使如此,仍有一些有實證的治療方法,可改善患者的部分症狀,使患者及照顧者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圖片來源 Photo by Mathias Konrath on Unsplash

失智症的治療於現今醫學主流下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個概略方向,首先,藥物治療針對失智症的不同症狀有不同療效,失智症的症狀根據其失智症類型,失智症不同階段,和病患本身身體已有的慢性病會有每位患者不同的症狀,例如,早期失智症常有記憶力退化和情緒困擾,中期失智症患者常合併精神行為症狀,如幻覺,妄想,後期失智症患者則是身體機能退化,需注意內外科併發症,如脫水,感染,吸入性肺炎等。

 

而不同類型失智症的症狀亦有差異,如路易氏體失智症患者常有視幻覺,但是又容易受到藥物影響,出現椎體外路徑症候群副作用

 

額顳葉型失智症患者有社會認知功能缺損,常有不適切的怪異行為,對藥物副作用亦較敏感。大致來說,失智症的症狀可分為認知症狀,如記憶力,注意力,視覺空間統合能力,判斷力,和非認知症狀,如幻覺,情緒障礙,行為問題等。針對認知症狀,目前健保署規範下適應症用藥有乙醯膽鹼酶抑制劑,主要是藉由增加腦內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濃度來改善阿茲海默症病人之症狀,如愛憶欣,憶思能,利益靈等,以及麩氨酸NMDA受體之拮抗劑是經由對NMDA受體之拮抗作用,減少麩氨酸所造成之神經興奮毒性而降低腦細胞的受損或死亡,如憶必佳,威智等;上述兩類藥物,常見副作用有腸胃道症狀,過度興奮,心搏過緩等。

圖片來源 Photo by Vladimir Soares on Unsplash

 

而非認知症狀的藥物治療則是症狀治療,依據病人的臨床病症給予相關藥物緩解,如有幻覺或妄想,給予抗精神病藥物,如思樂康,理思必妥,金普薩等,唯使用上需注意的地方,此類藥物伴隨鎮靜效果,容易影響病人意識狀態,步態,有跌倒風險,需要從最小劑量開始使用,並且遵循醫囑緩慢調高劑量;另外也有使用抗憂鬱劑治療合併有憂鬱症狀或其他精神行為問題的失智患者,而失智症患者常見的睡眠或焦慮問題,也會使用苯二氮平類藥物治療。使用藥物治療,需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問題,同時若病患合併肝臟或腎臟功能缺損,藥物的劑量和選擇也是謹慎評估的,藥物的治療是為了改善病患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如果治療的效果尚未出現,但藥物的副作用先產生,進行簡化藥物和搭配非藥物治療是要考慮的。

 

非藥物治療的部分,種類更多,但往往沒有一個最好最正確的療法,最適合病患的才是最佳的療法。首先談到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加速惡化認知功能的慢性病,採用地中海飲食,體重控制,另外預防頭部外傷,多社會參與,增加合宜的社交,保持正向樂觀的心態,戒除菸酒,多動腦,適量運動等,都是預防失智症和穩定失智症患者身心狀態的不二法門。另外,減少白天躺床,增加白天活動量,適當的日光照射,可以減少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礙和日落症候群等問題。上述為照顧原則,而像懷舊治療、音樂治療、園藝治療、藝術治療等非藥物治療,旨在提供穩定失智症患者情緒的環境,藉由活動操作和創作,讓失智患者能發揮其尚未完全退化的能力,改善其認知功能和非認知症狀。適量體適能運動維持肌肉量以及輕微阻抗運動維持肌力也是不可缺少的,近年來亦有中醫研究針灸在失智症患者認知功能的助益。

 

非藥物治療尚有一部分在於結合社區給予失智症患者一個安全的環境,如失智友善社區,既使失智症長者因為記憶力,判斷力和計算能力變差,出現錯誤的金錢交易,結合社區願意和家屬合作的店家,減少相關的損失,讓失智症病患仍可無虞的享受過去生活的部分樂趣。

 

本文圖片來源 Photo by  Jaddy Liu on Unsplash

Related Posts